探索
政地企校聯手 實現資源共享
課堂是什么?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它不局限于教室,教室是一個有限的空間,而課堂可以延伸到更廣闊的時空中,比如社會實踐,它就是學生的另一個課堂。團省委與學校對學生成長的關照與引導,不僅在教室,還在這些延伸出的課堂中。
“學生們確實是腳踏實地做了實踐、有了成績,那么學校就不會僅僅把這些珍貴的實踐成果當成一份普通的作業,給了學分就算了事,這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極大浪費?!焙D洗髮W團委書記林洪冰表示,該校團委將組織優秀社會實踐團隊進課堂、進社區,與各年級學生分享和宣講實踐成果,同時還積極聯系有關部門,將實踐成果中有利于省委、省政府決策的內容與之進行對接,實現成果轉換最大化。
市縣需求列菜單 學生照單做實踐
記者記得2013年的一件尷尬事——重陽節,??谑心尘蠢显旱囊晃焕先艘娏擞浾咧北г梗?“學生們說要搞社會實踐、志愿服務,見了我們就要給我們洗腳,我這雙老腳都要洗出風濕病了!”
只有真正察民情才能真正解民憂,否則巨大的熱情也可能為社會實踐所在地的黨政機關、人民群眾徒添煩惱。
為了避免實踐團隊盲目扎堆、盲目立項,團省委決定遵照“按需設項,據項組團,雙向受益”基本原則,扎實開展基層需求調研工作,有重點、有針對性地了解縣域范圍內基層鄉鎮、村委會經濟社會發展和基層干部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幫扶的實際需求,再將從三亞、臨高、保亭、白沙等市縣征集而來的40余項需求列成“菜單”、制定標準,發放到各個學校。
馮翔說,如此一來,各個學校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學科特色,通過加強社會實踐服務項目的專業化凸現學校優勢,另一方面又可以廣泛推動校際合作,共同組織開展大型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記者也從各個學校了解到,各校團委十分重視引進各類社會資源支持“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期待將社會實踐活動與學生成才就業緊密結合,在校企之間搭建橋梁,開展各種形式的就業見習社會實踐活動。
“深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加強校地合作,將社會實踐與教學實習、科學研究、就業創業、志愿服務相結合,基本克服了以往社會實踐活動中‘時間地點年年換,每次都是新問題’的情況,也為部分社會實踐團隊解決了實踐經費問題?!瘪T翔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各學校共青團組織已建成穩定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200余個,改變了社會實踐團隊無的放矢的陳舊歷史。
隨機下鄉的少了 集中組隊的多了
海南師范大學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開展超過十年。多年來,該校一直采用“集中組隊”以及“分散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推動該項工作。但是,張妍注意到,近幾年,越來越多學生愿意選擇“集中組隊”方式參與其中。
如張妍所說,當前,我省大部分學校已經改變了臨時組團、隨機下鄉的零散工作狀態,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傮w工作格局,作為學校重點工作予以安排和保障——
海南大學今年共投入近30萬元作為校系“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專項經費;海南醫學院發動包括副校長在內的專家以及附屬醫院的內科、外科等科室專家直接帶隊深入各實踐點;海口經濟學院制定“對校級社會調查課題給予每項1000元經費支持、對國家級重點團隊給予每項1500-4000元經費支持、優秀調查報告入選學院《2015年學生優秀社會調查報告集》”等獎勵政策……
團省委摸底發現,我省大部分學校普遍采取了項目管理的方式,從按需立項、公開招標、隊員招募、師生培訓、評價表彰等方面和環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在工作運轉中強化了公平、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激發了老師與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