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天涯的一扇文化窗口
《鹿回頭》雜志創刊號的封面以白色為底,“鹿回頭”三個紅字在右,鹿回頭雕像的圖片在左。翻開雜志,黑色字體的印刷鉛墨忽重忽淺,平展在牛皮黃紙上,醇厚的書香迎面撲來。
“三亞市文聯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創辦《鹿回頭》雜志。當時沒有經費,為了創刊,文聯團隊成員都積極發動人脈關系、調動社會力量爭取資金,最后在省農墾三亞木材廠、三亞市供銷社聯合總公司、市食品供應公司等單位的支持幫助下,《鹿回頭》雜志創刊出版。”省民族歌舞團原團長、時任《鹿回頭》雜志副主編孫凱回憶道。
《鹿回頭》雜志是雙月刊綜合性文藝刊物,除了發表反映改革開放、貼近生活、可讀性強的中、短篇小說外,還發表了許多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強的文藝作品,尤其注重新人新作的發現和培養。每期雜志出版后,都會郵寄至全國各省市文聯以及海南各市縣文聯供內部交流,同時也面向全國作家作者征稿。
“看雜志,向南看。《鹿回頭》雜志的定位是綜合性文藝刊物,但其實更偏向于純文學文化刊物,刊登的文學體裁以詩歌、散文、小說居多,此外還有評論、美術、書法、戲曲、電視文學劇本等。”時至今日,孫凱仍清楚地記得,雜志創辦后收到了來自國內外作家作者源源不斷的賜稿,時常收到上百份投稿。因雜志追求呈現文化藝術多元性,收到來稿后會先按文學體裁進行分類,再優中選優,每期刊登發表的稿件約為五六十篇左右。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湖南的企業家何國通,因為一直喜歡文學創作,便給雜志投稿尋求指導交流,我們回復了一封幾千字的信件詳細反饋意見。多次書信來往,加上他通過閱讀雜志文章后對三亞無限向往,一直心心念著三亞的風光、人文,最后將企業搬來了三亞。”孫凱說,通過《鹿回頭》雜志這扇文化窗口情系三亞,最后扎根海南的人并不少;念著想著三亞的好山好水、歷史人文,尋至鹿城、采風鹿城、書寫鹿城的作家作者也不少。
“當時給雜志投稿的群體涵蓋各行各業,三亞本地的有在校學生、機關干部、農場職工、教師、部隊軍人、自由職業者等。”三亞市城郊人民檢察院原科長陳運康,彼時也是《鹿回頭》雜志的活躍作者之一。
對于《鹿回頭》雜志,陳運康有著道不盡的深情與感恩,“我自學生時代就對文學創作抱有蓬勃的熱情,那時已開始寫散文,步入社會開始工作后因心境浮躁便放下了筆桿,但放不下對創作的執念。對我而言,《鹿回頭》雜志是凈土、是沃土,也是樂土,讓我重新燃起寫作欲望,重新拿起筆繼續文學創作。”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