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日軍炸壞的炮樓。
斷碑殘碣。
梅志強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12/22/f7d344e59c91ccca04e7855b602d67b8.jpg)
?王振德
書影
文記者?尤夢瑜?實習生?林敏
12月11日,海南出版社資深策劃編輯王振德帶著“海南古鎮名鎮”叢書的首冊——長篇文化散文《火山人家》,來到海口市石山鎮美社村“福興私塾”,舉行新書首發式。
《火山人家》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展讀書卷,那火山巖漿般噴涌的記憶,在字里行間紛紛蘇醒……
一書一古鎮,一景一人文。
《火山人家》一書由王振德創作,主要攝影者是梅志強。這本書以詳實的圖文、詩味的筆調,講述石山鎮的故事,記錄古村的變遷、古屋的滄桑,翻開書卷,古風古韻也撲面而來。
悠悠火山情
首發儀式后,王振德帶著20位讀者重走幽幽古巷石徑。回憶起創作心路,王振德用一句話概括——辛勞并快樂著;回憶起火山石庭院、火山石古塔,以及那些“無物無我,忘身忘心”的村人們,他至今依然癡迷,并表示會將這份“癡迷”,延續到該叢書下一冊中……
《火山人家》是海南出版社策劃的“海南古鎮名鎮”叢書里的第一冊,也是我省2016年重點圖書之一。據他介紹,幾年前,出版社一位老前輩就有了策劃出版這套叢書的想法,但因作者難找,這個計劃被擱置了下來。再后來,當創作計劃重新啟動時,曾是一名老報人的王振德,在一幫同事的鼓動下,挑起了這“第一冊”的大梁。
“記得1988年剛來闖海南一周后,我就去了馬鞍嶺火山口,對神奇的火山文化可謂一見鐘情。”談到火山情緣,王振德回憶道,此后,他先后游歷了石山鎮七十二熔洞,又接觸了道教南宗五世祖白玉蟾的詩文,更加深了他對火山人文、鄉土文化的熱愛。2013年暑假,他開始在石山鎮的集中采寫。想到會有語言障礙,他特意帶了兩名海大的實習生做翻譯,沒想到采訪工作卻卡殼了。原來,羊山一帶村民講的是村話——臨高語,講海南話的本地人根本聽不懂。恰逢暑期到來,王振德靈機一動,就在鎮機關和石山中學的門口貼出了“招聘本地大學生”的廣告。次日,他就帶著四五名返鄉大學生開始探幽訪古。
“本鎮的大學生一開口,我們與老人們的距離一下就近了。”王振德說,距離近了,故事也就源源不斷地來了。他和團隊每天早早出門,中午烈日當頭時則回屋中整理采訪筆記。在那半個多月里,王振德就一直住在石山鎮,他翻閱大量縣志、鎮志等史料,尋找采訪對象,梳理采訪思路。在之后的許多節假日,尤其是各村的公期,兩位作者也都去追蹤采訪、拍攝圖片。他告訴記者:“白玉蟾有一句話我始終記得——‘要想人不老,多識不老人。’探尋村人的前塵往事,是一種緣分,也是我的永久福分。”
拳拳鄉土結
一個好故事總是一段難以磨滅的經歷。傾注的心血、汗水凝結成了一本圖文并茂、詩文齊輝的書稿,也終于圓了王振德的“鄉土情結”。對于鄉土人文,他稱之為“我們全民族的根性文化”。
“采訪對象主要圍繞著中老年人展開,有時候他們講著講著就哭了,一會兒又笑了,我們從不去打斷他們的話頭。”因為,最感人的故事出自最真實的情感。好似口述歷史一般,作者從老人家口中分享著那曾經的光榮與夢想,感嘆著那過往的成功與失落。
王振德向記者提起《火山人家》書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84歲的王龍蛟在榮成村鰥居祖屋,僵臥孤榻,孤獨的人生,仿佛印在村子里硬邦邦的石板路上,一輩子與古村落捆綁在一起。一個人、一座村、一眼井、一片墳,他與村子看上去很“封閉”,卻映射了時代在古鎮留下的跫然足音。
“那天傍晚,大雨滂沱,我待在房間也出不去,看著這飄飄灑灑的雨簾,聽著嘩嘩啦啦的雨聲,我禁不住想到了王龍蛟老人。此時夜幕已經降臨,他的心境如何,會不會傷感呢?于是,一副對子——‘凄雨凄風凄夢亂,孤榻孤燈孤影殘’回響在我的耳廓。這樣,我很快就打好了這篇稿子的腹稿。”他回憶道。
除了有故事的人物,還有古鎮的人文風俗、歷史遺存、傳統信仰和風物民情等,無不讓作者一次次感慨系之。而將“感慨”寫進書里,就成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蕩溢著人文關懷、詩性智慧。“因為地下都是火山石,太硬,挖不動,所以石山村子里的墳墓,都是放在地表上,而非傳統的‘入土為安’。”對此,他說,喪葬文化也是鄉土文化的一個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海南出版社編審劉逸在該書推薦語中說:“本書是一部關于鄉土的文化隨筆,它追尋鄉土文化,提煉鄉土精神,連續鄉土親情,是一部給人帶來閱讀享受、審美樂趣和懷舊快感的尋根之作。”
濃濃人文味
《火山人家》一書內容很多,但王振德將其整理成為了火山文化的“八大符碼”,作為導言發在前面,以便讓讀者更為直觀地了解古鎮人文;該叢書今后的所有的圖書,也會延續這樣的書寫。
“一路來的搜集、采訪,尋找新的靈感。”這“新的靈感”,讓他為全書賦詩《五律·火山山居》。其中寫道:“八舍皆古貌,四鄰重休風。”可見,一種很濃的歷史況味和人文情懷,蘊涵于這首詩、這部書中。
王振德為這本書所做的,也不只“作詩”這一件。封面上“火山人家”四個字,也是他在網上“眾里尋他千百度”,才最終選定的。“我找了很多古代名家字體,但都覺得體現不出‘火山人家’人文歷史的感覺來。一個偶然機會,看到一部書中提到了鄭板橋的‘亂石鋪路體’,一想,他的書法古樸蒼勁,而且筆畫粗壯、尖銳,正適合火山石的韻味,我才有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這真是機緣湊巧啊!”
如果說,《火山人家》于王振德而言,是“沉淀出的機緣”,那么,“海南古鎮名鎮”系列叢書的采寫和創作,則是學者、作家們的文化擔當,也是一家出版社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據悉,海南出版社正在招募作家、學者,加入到這套叢書的后續創作中;叢書采用“一鎮一書”的形式,希望通過多方的努力,多層面、立體地展現海南古鎮名鎮的風采,讓古鎮的歷史文化不至于湮沒在當下社會的喧囂之中。
王振德在本書封面上疾呼:“留住鄉村,留住我們的根,留住回家的路!”
“我們希望為海南的每一個古鎮,都留下這樣一份紀念。這項工作迫在眉睫,因為不知道哪一天這古鎮、古村就消弭了,或者就被現代化的鋼筋水泥給入侵了!”王振德說,惟愿人們心中對古鎮的念想,化為人人手中的書香眷戀,以便薪火相傳。
他在書中寫道:“固然,逝去的已不會再現,而這古村諸多的遺跡,卻給了我們長久回眸的可能或線索,一段段宗族的遷移史、村寨的流變史,以及先輩的創業史、守業史……正是在這種回眸中展露其神秘笑靨的。”
?
?
相關鏈接:
走進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揭秘海南火山:北部有100多座 龍塘火山萬年前噴發重訪海口火山?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