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7-08/23/ac0dd708de2d180aca24b5398dab432b.jpg)
郭堅。(圖片來源于受訪者)
久居異鄉,海南華僑的鄉愁何處安放?曾推廣著名海南話歌曲《久久不見久久見》的本土音樂人郭堅,發起了留住鄉音系列活動,在宣揚海南文化的同時,慰藉僑胞們的思鄉之情。
海南話就是海南人的“身份證”
郭堅坐在海口大同路的一家茶館里,耐心地攪拌著咖啡中的白糖。這次他從香港回來已有10天,應記者之邀,趕在返港前聊聊海南華僑的鄉愁。
郭堅說,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海南本土文化顯得越來越局促。目前,不少“00后”和“10后”已經不講海南話了。
在郭堅看來,海南話就是海南人的“身份證”。在他的兒時記憶中,在外玩耍久了,母親總在做好飯后喊他回家。母親喊出的海南話就是回家的方向。而現在,許多華僑回到海南,如果聽不到熟悉的海南話,心里該是什么滋味?
“他們會問,聽不到鄉音,這還是心心念念的家鄉嗎?”郭堅說,鄉音不再,華僑們的鄉愁便無處安放。怎樣喚回漸行漸遠的鄉音?作為音樂人,他想到了創作海南話歌曲。
2013年,郭堅和文海云等本土音樂人制作了一張海南話歌曲專輯。在這張專輯中,填詞、寫曲、編曲以及歌手演唱,都是相關音樂人的無償奉獻。盡管由于經費等原因制作簡單,這張專輯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郭堅說,在馬來西亞,這張專輯的傳唱度非常高。
《儂室在瓊州》是專輯中的一首歌曲,由郭堅填詞。“阿爹從小就與儂講,儂室在瓊州,儂室在瓊州。村前海水藍,室后椰林青,后坡有祠堂,口路有公廟……”歌詞中,老華僑的“阿爹”對新生代“儂”真情囑咐,不要忘記自己的根在哪兒。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