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诰W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陵水曾有一所“浪尖上的小學”為漁民子弟開啟知識大門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林曉君 時間:2017-08-28 09:55:21 星期一

    師生幫漁民補網。(攝于1972年)

      原標題:8年海上流動辦學,為漁民子弟開啟知識大門 陵水曾有一所“浪尖上的小學”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曉君

      十余名年齡在6至12歲的學生,把木凳子當成書桌,手握著鉛筆,聚精會神地盯著前方的黑板。在學生們中間,一名年輕的女教師握著教具認真地為學生們講解……這些人們熟悉的學習場景并不是發生在普通的教室,而是在漁船的甲板上。

      眼前這張黑白照片,拍攝于上世紀70年代,它所記錄下的,是當時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海上漁民流動小學(以下簡稱流動小學)上課的場景。這所創辦于1969年的流動小學,最多時曾有超過200名漁家子弟在此接受教育,而在這所“浪尖上”的學校存在的8年時間里,究竟為多少孩子推開知識的大門已經很難考證。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疍家人逐漸告別以船為家的傳統生活方式,流動小學也早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但這所特殊的學校和那段“浪花尖上設課堂”的歲月卻永遠留在許多人的記憶中。

    ?

    孩子們在大漁船上學習。(攝于1973年)

      趣味課堂

      老師搖船接學生

      “這個就是我?!?看著照片,今年已經59歲的郭桂榮頗為激動,原本靦腆的她,話匣子一下打開了。照片中的郭桂榮,那年12歲,身著白襯衫,系著紅領巾,剪著一頭清爽的短發,眉宇間滿是朝氣。

      1969年,陵水新村公社的海鷹大隊和海燕、海鷗等大隊一起,成立了一所海上小學——新村海上流動小學。與父母長年以海為家的疍家女孩郭桂榮便是這所學校的第一屆學生。

      據清光緒《崖州志》記載,“疍民,男女罕事農桑,惟輯麻為網罟,以魚為生。子孫世守其業,稅辦漁課。” 而生活在新村公社的絕大多數漁民都是疍家人。

      “快快過來,讀書了!” 郭桂榮說,即便多年過去了,對老師站在船上招手,召集大家一起上課的場景仍記憶猶新。學生們從小在海上生活,水性好,上課時會自己劃著小舟就過來了。但大多時候,是老師駕著舢板,迎著風浪到各艘漁船接學生,又駛回課堂所在的大漁船上課。

      整個新村公社超過一百條漁船上,分散著數百名學生。由于學校情況特殊,當時的流動小學只開設了語文、算術、唱歌和常識這四門課程。其中唱歌課最受學生歡迎,“1971年,學校的鐘盛橋老師創作了一首校歌,大家感覺很好聽,也容易上口,師生們全都會唱。”原流動小學教師馮玉蓮說。

      除了唱歌,流動小學還有一門很特別的課程——常識課。這門課的教材是老師們一起編寫的,俗稱鄉土教材,它被印刻在蠟紙上,結合了漁民的生活特點,傳授如何捕魚、如何分辨魚的種類、如何識別海上氣象情況等。通過學習,學生普遍掌握了識別魚類、燈光作業等漁業基本知識。

      每年六月,是南海鯧魚漁汛時節。一天,流動小學學生梁亞福爬上了三丈多高的桅桿頂觀察魚群,從海面顏色的變化中發現了密集的鯧魚。生產隊根據梁亞福的消息,及時組織圍網,當天捕獲了近萬斤鯧魚。而梁亞福觀漁的知識,便是他從流動小學課堂上學到的。

      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除了能運用在捕魚中,還救了漁民們的命。據郭桂榮回憶,過去曾有一名漁民小學的學生在閑暇時發現云層中有龍卷風跡象,急忙去通知其他人員將船駛回港,成功避免了一場災難。

      因地制宜

      克服困難辦學堂

      今年年過六旬的黃繼明在流動小學創辦時,當上了“群師”?!拔抑笆菨O民,出海打了6年魚,生產隊挑選有文化的漁民當群眾老師,便挑中了我。” 他說。

      流動小學里,大部分的師生與黃繼明一樣,是世代居住在漁船上的疍家人。上世紀60年代,雖已有部分人搬上陸地定居,但據統計,海鷹、海燕、海鷗等漁業大隊,仍有6000余人在海上生活。

      “全家人都隨船出海去,孩子沒法送到岸上的學校讀書,如果不解決下一代的入學問題,漁民的子女也將成為新的文盲?!睍r任流動小學校長的李朝相說。

      一日,當地干部與有聲望的老漁民一起坐在漁船的桅燈下,緊鎖著眉頭,為漁民后代的上學問題而發愁。一夜商討的結果是,大家決心要辦一所海上小學,讓漁民的孩子也有讀書的機會。

      一所學校,老師是關鍵。老師從哪里來?流動小學辦學委員會開始四處“招兵買馬”,然而對于長年生活在陸地上的人來說,換到漁船上生活,除了正常的教學外,還要克服暈船,并與漁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最終,只有3名教師報名。

      李朝相回憶,第一次與漁民一起出海打漁時乘坐的帆船噸位很小,在海上顛簸得厲害,自己暈船嘔吐,三天三夜下來,無法進食,直到漁船在清瀾港靠岸后,他才組織孩子們上課。

      而另一名女教師馮玉蓮說,自己克服最大的困難是,適應了在船上睡覺與上廁所,“漁船船體小,船上的人都并排睡在甲板或者船艙里,只要有人走動,我就會醒來。而船上沒有廁所,在船尾部掛的一塊毯子,就算是廁所了,有時大家在甲板上吃飯,而有人在船尾如廁,過了很久,自己才適應?!?/p>

      3名老師擔負不起200余名學生的教學工作,辦學委員會又想出了新的辦法。他們在各個漁業大隊中抽調像黃繼明那樣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漁民,當孩子們的“群師”。

      黃繼明告訴記者,在那個年代,漁民每天打漁能領到30元工資,而當“群師”不但沒有工資,還會占用勞動后的業余時間,“除了打漁干工,一空閑,我們就給孩子們上課?!?/p>

      有了老師,課堂設在哪?“船上沒有課桌,我們就用裝水的木桶、洗臉的木桶倒過來當課桌。沒有黑板,我們用水柜壁、船插當黑板。” 黃繼明說,由于船上空間小,常用的課桌板凳搬至船上會占用很大的空間,師生們便一起動手,因地制宜制作了可折疊的課桌,課堂結束,將它收起, “那時候辦學條件艱苦,但大家都鉚足干勁?!?/p>

      在教學方法上,海上流動小學為適應疍家漁民耕海牧漁的遷徙式捕撈方法,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漁船回港時上岸學習,出海作業時在海上學習,漁業生產旺季,學校就隨船出海。

      學校還根據漁區實際,建立了新的教學制度,學校不分寒暑假,每周不固定休息日,“漁業生產大忙少上課,平時正常上課,淡季和回港擠時間多上課?!秉S繼明告訴記者。

      浪尖歲月

      海上求學永難忘

      “如果沒有流動小學,我現在還是文盲?!迸c郭桂榮同班的林阿花也是流動小學的第一屆學生。林阿花說,那時父母忙于捕魚,需要自己照顧年幼的弟弟,所以對于上學這件事,父母是不支持的。

      “是我自己想讀!很渴望去讀書。”林阿花打趣地說,因為不能將弟弟獨自一人留在船上,所以每次上課自己都是背上弟弟去的,“每次聽到老師叫去上課,我就很高興,但父母一聽到,就會在一旁拉黑了臉。”

      林阿花在海上流動小學讀了3年,直至全家搬上岸。她說,得益于在流動小學的學習生活,“我能識字,還會寫自己的名字,到縣城辦事很方便。如果不是流動小學給我們讀書的機會,肯定融不進現在的社會了?!?/p>

      而另一名學生梁石花要幸運一些。那時候,一些漁民仍有“女孩子讀書白花錢”“讀書不讀書,都是要拉網”的落后想法,梁石花因哥哥在流動小學中擔任“群師”,便一直被家里人督促去上學。她說,因為有了知識,自己現在在經營魚排時,才能參考書籍與網絡中的養殖知識。

      時光荏苒,寄托著海上人家對知識渴望的流動小學,在海上堅持辦學8年后,因疍家人逐漸上岸而搬上陸地。據黃繼明介紹,流動小學上岸初期,新村漁民俱樂部將地方騰出,作為學校教室。1986年9月,新村海上漁民流動小學更名為新村鎮漁民小學。

      今年8月,記者與海上流動小學的校友們再次回到他們的母校。漁民小學現任校長王謹珠說,雖然現在已不在海上辦學,但學校中絕大部分學生仍生活在漁民家庭。

      王瑾珠指著身后一棟三層高的宿舍樓告訴記者,在新村大部分家庭里,家長出海捕魚,孩子與爺爺奶奶在岸上生活,都是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等身后這座宿舍建好,孩子們就可以寄宿在學校中,能更好地接受教育。

      采訪結束時已是傍晚時分,夕陽撒滿歸途,林阿花、梁石花和郭桂榮又唱起了當年的海上流動小學校歌:“紅日東升照南海,流動小學辦起來。學校就在漁船上,漁民子弟上學來?!?/p>

    ?

    ?

    相關鏈接:

    萬寧大洲島清理漁民違建棚戶 為島上的瀕危動植物讓出“家園”
    ??邶埲A區7宗水庫提前騰出庫容 轉移上岸漁民527人
    南海開漁第一網:漁民捕獲300斤大旗魚 開了好彩頭
    洋浦海上搜救分中心緊急救助兩名受傷漁民
    南沙新墾漁港迎來漁民出海 市民有望吃到南沙海鮮
    南海最嚴伏季休漁結束 中國漁民出海盼豐收
    三亞五百名漁民啟動民俗巡游 崖州漁港散發獨特魅力

    ?

    (編輯:王思暢)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ffee性xxⅹ另类老妇hd|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第272章推倒孕妇秦| 波多野结衣被三个小鬼| 欧美成人aa久久狼窝动画| 日韩在线一区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熟人网站|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一个人看的免费高清视频www |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蜜芽| 日本黄网站动漫视频免费| 成人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高清乱理伦片中文电影| 国产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中文在线а√天堂| 1314成人网| 男人猛躁进女人免费观看|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不卡| 成**人特级毛片www免费| 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四影虎影ww4hu32海外网页版|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美女免费网站xx美女女女女女女bbbbbb毛片|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ts精品系列米兰| 亚洲专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