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見證民族歷史的無字史書
    來源: 南國都市報 作者:張宏波 時間:2018-05-08 11:19:38 星期二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傳承數千年的古老技藝 見證民族歷史的無字史書

      黎族刺繡比賽現場。(資料圖)

      時代變遷,滄海桑田,許多古老的技藝早已消失在浩淼的歷史長河中。然而,在海南黎族地區,一項存續數千年的技藝卻依舊散發著光芒。在信息時代、數字經濟時代的今天,顯得尤為耀眼。這就是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千百年來,這項技藝不僅為全體黎族女子所傳習,更是黎族女子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已然成為了黎族人民獨特的史書,濃縮了黎族的歷史與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觀。

      然而近幾十年來,掌握織繡技藝的婦女人數急劇減少,黎錦的傳統紡織技藝正瀕臨滅絕,急需保護。為此,陵水已在陵水民族中學等11所學校開設“黎錦課堂”,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學校就能感受黎錦技藝的魅力。

      價值:鮮活的歷史化石

      根據研究考證,黎族先民是中國各民族中最早掌握紡織技術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年以前的殷周時期就已出現。宋元兩代,黎族的棉紡技術和棉紡織工藝品已經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特別是這一時期歷史上最杰出的人物黃道婆,在學習和總結黎族紡織技術的基礎上,不僅改革和創新了去籽、彈花、紡線、織布等紡織工具,還運用和推廣黎族紡織錯紗、配色、綜線、絮花等技術,織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花紋圖案。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鄭春榮說,黎錦產于海南黎族居住區,有悠久的歷史。《峒溪纖志》載:“黎人取中國彩帛,拆取色絲和吉貝,織之成錦。”南宋名臣范成大所著的《桂海虞衡志》中記載的“黎單”“黎幕”在宋代就已遠銷大陸。

      黎錦制作。(陵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黎族婦女從小就從母親那里學習紡織技藝,母親通過言傳身教,傳授技能。黎族婦女僅憑自己的豐富想象力和對傳統樣式的了解來設計紡織圖案。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這些圖案便成了黎族歷史、文化傳奇、宗教儀式、禁忌、信仰、傳統和民俗的記錄者。作為黎族文化的載體,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黎族文化遺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被譽為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點:獨特的技術工藝

      據了解,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包括紡、染、織、繡四大工序。紡紗,即把棉花脫子、抽紗,把紗繞成錠。染色,黎族傳統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動物染料和礦物染料三種。織布,用踞織腰機進行織布。刺繡,有單面刺繡和雙面刺繡兩種。刺繡的技術可根據針法、繡法和面料分為三個層次,把繡法、色彩、圖案三者結合為一體。

      黎族各方言區由于生活習慣、文化經濟、生產環境等因素的不同,織錦圖案也有所差異。長期以來,黎族婦女發揮想象力,創造了豐富的黎錦織繡藝術圖案。

      這些圖案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是婦女服飾上的各種花紋圖案,以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生產工具紋以及三角形、菱形等多種幾何圖形的紋樣居多。另一類是刺繡在龍被、織錦壁掛、織錦掛包和各種裝飾物上的圖案,以人形紋、龍紋、鳳紋、鹿紋、青蛙紋、樹木花草、雷電日月水火等吉祥物居多。

      龍被是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精品,是代表黎族傳統織錦技術最高成就的藝術珍品。龍被以龍為主體花紋圖案,其他陪襯的圖案有以日月、山水、藍天、祥云、彩虹為主的自然界花紋圖案,以祖宗圖、八仙圖、五子登科圖、福祿壽三星圖、嫦娥奔月圖為主的神話人物圖,以龍鳳、麒麟、蛟龍、白虎、金獅、仙鶴、雄雞、喜鵲、蝙蝠、鯉魚為主的吉祥動物圖案,以靈芝、仙桃、桫欏、牡丹、蓮花、仙草、臘梅、幽蘭、金菊、翠竹為主的吉祥植物圖案。

      陵水民族中學學生學習黎錦編織。(資料圖)

      困局:時代的無情沖擊

      隨著現代紡織技術的興起,穿黎族傳統服飾的黎族年輕人越來越少。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傳承又主要是靠母女間心口相傳,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技藝的提高和傳播,以至于幾乎到了瀕臨失傳的地步。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黎族地區社會發生了重大變革,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山區交通落后、信息閉塞的情況發生了根本轉變,衣飾等必需品不再像從前那樣必須由自己完成,喜歡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人越來越少。

      同時,黎錦制作所需要的其他纖維材料,如樹皮纖維、麻纖維、藤纖維等來源也越來越稀少。黎族婦女能用多種原料染紗染布,但染色植物也越來越少。再加上現成色線越來越多,人們對染料的認識也越來越淡薄。

      多重因素影響下,近幾十年來,掌握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黎族婦女人數急劇減少,這項技藝也逐漸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亟須保護。

      傳承:及時的保護措施

      作為黎族百姓聚居區之一,陵水黎族自治縣在多年前就意識到了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的緊迫性。從2013年起,陵水民族中學就開始在學校開設黎錦興趣班。近年來,在陵水文體局、教科局的扶持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黎錦課程。

      陵水民族中學有關負責人表示,縣文體局會派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到學校授課,學校也會邀請一些黎錦織造方面的行家來指導學生。為了培養學生們對黎錦技藝的興趣,陵水文體局專門劃撥經費為學校購置黎錦紡織機等工具。為了提高學生學習黎錦編織的熱情,陵水民族中學曾多次組織學生參加陵水黎錦紡織技能比賽。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名單,陵水民族中學、陵水本號民僑小學等學校榜上有名。

      陵水教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設“黎錦課堂”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黎族傳統文化。目前,該縣已在陵水民族中學、文羅中心小學等11所學校開設“黎錦課堂”,下一步還將繼續擴大“黎錦課堂”的開設范圍。

      此外,一些熱愛這項傳統工藝的年輕人也加入到了傳承的隊伍中來。在陵水提蒙鄉高嶺村,在一位年輕人的努力下,陵水哈賽黎錦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村里獨特的景致。

    ?

    ?

    相關鏈接:

    秀技能!海南五指山“三月三”黎錦苗繡技藝大比拼
    海南黎族制陶技藝:女制陶男莫近 傳女不傳男
    林允助力精準扶貧公益 攜手湘西繡娘推廣苗繡技藝
    陵水故事| 黎族傳統藤編技藝在陵水煥發新活力
    堅守傳統技藝之魂傳承布依糯食百年老味道

    (編輯:王秋芳)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a级日本高清免费看| 精品欧洲videos|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av片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videovideosex|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第四色亚洲色图| 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色多多视频官网|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看|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扒开女人双腿猛进猛出免费视频| 免费福利小视频| 91制片厂制作果冻传媒168| 日本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下载| 古月娜下面好紧好爽|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韩日视频在线观看| 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观看美女|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波多野结衣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女人做性全过程视频|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欧美极品另类高清videos| 国产在线乱码在线视频|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拍拍拍又黄又爽无挡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