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見證民族歷史的無字史書
    來源: 南國都市報 作者:張宏波 時間:2018-05-08 11:19:38 星期二

      陵水民族中學學生學習黎錦編織。(資料圖)

      困局:時代的無情沖擊

      隨著現代紡織技術的興起,穿黎族傳統服飾的黎族年輕人越來越少。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傳承又主要是靠母女間心口相傳,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技藝的提高和傳播,以至于幾乎到了瀕臨失傳的地步。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黎族地區社會發生了重大變革,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山區交通落后、信息閉塞的情況發生了根本轉變,衣飾等必需品不再像從前那樣必須由自己完成,喜歡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人越來越少。

      同時,黎錦制作所需要的其他纖維材料,如樹皮纖維、麻纖維、藤纖維等來源也越來越稀少。黎族婦女能用多種原料染紗染布,但染色植物也越來越少。再加上現成色線越來越多,人們對染料的認識也越來越淡薄。

      多重因素影響下,近幾十年來,掌握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黎族婦女人數急劇減少,這項技藝也逐漸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亟須保護。

      傳承:及時的保護措施

      作為黎族百姓聚居區之一,陵水黎族自治縣在多年前就意識到了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的緊迫性。從2013年起,陵水民族中學就開始在學校開設黎錦興趣班。近年來,在陵水文體局、教科局的扶持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黎錦課程。

      陵水民族中學有關負責人表示,縣文體局會派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到學校授課,學校也會邀請一些黎錦織造方面的行家來指導學生。為了培養學生們對黎錦技藝的興趣,陵水文體局專門劃撥經費為學校購置黎錦紡織機等工具。為了提高學生學習黎錦編織的熱情,陵水民族中學曾多次組織學生參加陵水黎錦紡織技能比賽。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名單,陵水民族中學、陵水本號民僑小學等學校榜上有名。

      陵水教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設“黎錦課堂”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黎族傳統文化。目前,該縣已在陵水民族中學、文羅中心小學等11所學校開設“黎錦課堂”,下一步還將繼續擴大“黎錦課堂”的開設范圍。

      此外,一些熱愛這項傳統工藝的年輕人也加入到了傳承的隊伍中來。在陵水提蒙鄉高嶺村,在一位年輕人的努力下,陵水哈賽黎錦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村里獨特的景致。

    ?

    ?

    相關鏈接:

    秀技能!海南五指山“三月三”黎錦苗繡技藝大比拼
    海南黎族制陶技藝:女制陶男莫近 傳女不傳男
    林允助力精準扶貧公益 攜手湘西繡娘推廣苗繡技藝
    陵水故事| 黎族傳統藤編技藝在陵水煥發新活力
    堅守傳統技藝之魂傳承布依糯食百年老味道

    (編輯:王秋芳)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