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9-02/11/54e1adfe90911dcb14365d.jpg)
廖金泉參加“送楹聯下鄉”活動。 (圖片由儋州書法家協會提供)
儋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建置以來,歷經漢武開疆,伏波辟壤,蘇東坡被貶儋耳開館授業的風雨滄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儋州不斷得到傳承和發揚。
近年來,儋州大力弘揚傳統特色文化,先后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詩詞之鄉”和“中國楹聯之鄉”稱號,素有“詩鄉歌海”的美譽。
在儋州,詩詞楹聯的創作,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創作吟唱都十分盛行,孕育了海南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情。當地政府也通過開展“送楹聯下鄉”等活動,滿足市民群眾文化需求,涌現出一批像廖金泉一樣有著春聯情節的書法家。
“橫豎撇捺”見人生
今年47歲的廖金泉是儋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大學時他從家鄉福建遠赴儋州“兩院”求學,原本就喜愛書法的他,很快發現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也許是受了蘇東坡的啟迪和影響,這里的老百姓,無論長幼,都很熱愛書法,尤其是中和鎮、白馬井鎮,90多歲的老人寫春聯、品評書法的場面,讓初來海南島的我深感震撼!”廖金泉說道。
儋州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廖金泉如魚得水,在大學時就積極參與書法活動,并逐漸將自己的書法練習和創作與楹聯聯系起來。
“參加工作后,我就加入了單位的書法家協會,有一年我參加所在銀行系統的全國書法大賽拿到了第三名,再后來就加入了儋州市書法家協會。”找到“組織”的廖金泉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書法創作中。
楹聯和書法創作對自己人生的意義在哪里?廖金泉認為“橫豎撇捺”間見人生,“書法是一門關于謀篇布局的藝術,一副楹聯,單個字體有美感有力度不足以說它是有藝術價值的對聯,上一個字‘霸道’一些,下一個字就要‘收斂’對應,和做人一樣,要通盤考慮。”
讀大學時,廖金泉堅持每天清晨4點起來臨摹字帖。即便是工作后他也雷打不動地堅持每天練習書法一個小時。他坦言,自己能堅持學習書法,離不開儋州良好的書法文化氛圍。
而受他的影響,身邊越來越多的親朋好友也愛上了書法。廖金泉的一位老朋友是工程師,平時工作忙應酬多,3年前看到他在練習書法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如今,朋友的篆體也練得有模有樣了,朋友的妻子逢人便夸,說丈夫一下班就老老實實回家,“這都是書法的功勞!”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