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的尷尬晚年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之間的養老差距,是更大范圍的“雙軌制”。只有真正立足“城鄉平等”,完善制度保障,向農村老人釋放更多的人文情懷,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每次去鄉下采訪,看到坐在村頭聊天的老人,我就想起祖母。
再過兩個月,就是祖母去世5周年忌日。作為中國農村一名普通的老人,80多歲后,祖母靠叔叔提供糧食,仍然自己生火、做飯。直到臨終前幾年,祖母才輪流在兩個叔叔家里居住。后來,一次意外導致祖母腿部骨折。臥床半年,祖母不幸離世了。那年,祖母已近89歲。
缺少經濟來源,在晚年一個人孤獨生活,這是當前大多數農村老人的現狀,折射出中國農村養老的尷尬。
從狹義上講,養老雙軌制是指城鎮企業職工和公務員、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差別;而廣義上講,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之間的養老差距,則是更大范圍的“雙軌制”。
無論是企業職工還是國家干部,無論有怎樣的制度差別,年老后,城鎮居民總是有一定的制度保障;而在大多數地方,農村缺乏完善的養老制度,農村老人養老,主要靠家庭。但近年來,隨著農村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農村家庭規模也在逐漸縮小,家庭養老——這種傳統的養老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
目前,我國正加快步入老齡社會,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比城市更快。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人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個百分點。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的大轉移,農村“空巢家庭”不斷增多,農村老人既無經濟積累,又少知識儲備,在“421”倒金字塔形家庭結構下,年輕人生活壓力已經沉重,老人又何以安度晚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