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吉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催生“組合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幾個月來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去產能,鋼煤這兩個重點領域淘汰落后過剩產能已經提前超額完成任務。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在會上發言
對于明年的工作任務,寧吉喆表示,明年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對于鋼鐵、煤炭這一行業,要嚴格執行環保、消耗、質量、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推動企業調整處置和兼并重組,其他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沿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去產能工作。
此外,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深化農村土地管理、產權制度等改革或改革的試點。更為重要的是,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不僅包括工業制造業,也包括服務業。同時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宏觀政策穩,微觀政策要活,產業政策要準,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
“我理解這是一個組合的政策思路。是在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中求進政策框架下的組合拳,穩、活、準、實、底,我們要努力抓好這個政策思路的落實。”寧吉喆表示。
?
?
相關鏈接:
深化供給側改革:攻堅克難,久久為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