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瓊海,一些有“未來商業潛力”的品牌、地名,如紅紅火火的“海的故事”,已被人注冊商標。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李幸璜攝
從2010年開業至今,瓊海市博鰲鎮“海的故事”休閑吧憑借獨具特色的裝修和環境,如今已經成為當地一個頗有特色的“景點”。由于沒有及時注冊商標,“海的故事”被瓊海一家公司搶先注冊。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被迫拱手送人,“海的故事”創建者蔣翔最終選擇了法律途徑發起商標爭奪戰。
在博鰲,除了“海的故事”,還有像“潭門”“樂城島”“千舟灣”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地名或商標名被搶先注冊。在海南,這樣的例子很多。記者登錄中國商標網查看后發現,翁田、山根、八所等100多個海南地名已經被一些公司注冊了商標。令人擔心的是,如今海南的很多企業對商標保護的意識十分淡薄,這將為它們今后的發展埋下隱患。
小商標,大事件。唯冠與蘋果公司為“ipad”發起的爭奪、廣藥集團與加多寶為“王老吉”進行的較量、茅臺集團與“榮和燒坊”為“國酒茅臺”展開的對決……近幾年,一個小小的商標,卻讓國內的商界硝煙四起,風波不斷。
當愛馬仕痛失中文商標,當葉詩文變名牌內衣,當騰訊為“微信”商標被多家公司注冊而苦惱時,在瓊海市博鰲小鎮的海邊,也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商標爭奪風波。
這場風波的核心是“海的故事”。
“海的故事”是博鰲當地頗有名氣的休閑吧。對它的創建者蔣翔來說,創建“海的故事”,是他這輩子真正想做的事。
蔣翔曾經夢想成為作家或者畫家,2010年他建起“海的故事”,用來盛放理想。
然而兩年后,蔣翔的“孩子”——“海的故事”卻面臨著不得不改名的危險。
讓蔣翔懊悔不已的,是因為自己對商標保護意識的缺失,被一家公司將“海的故事”商標搶先注冊。
如今,蔣翔和他的“海的故事”正深陷一場商標爭奪。
1月的一個上午,陰天,博鰲海邊的風有些大。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卷起來、伸展開,拍打著沙灘。
位于博鰲玉帶灣酒店后方的那片沙灘上,在“海的故事”里,游客們正在細細品味著這家獨具風味的休閑吧。很多游客拿起相機,把店內外拍了個遍。
而顧著拍照的游客們,卻并沒注意到,在店內的一角,一位一身休閑裝打扮的中年男子正表情嚴肅地和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人商量著什么。
這位中年男子便是蔣翔。他和來自海口漢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陳康正商量著一個案件。
這個案件對蔣翔至關重要,它事關“海的故事”商標的去留。
蔣翔說,創建“海的故事”,是他這輩子真正想做的事。
1960年代出生的蔣翔在年輕時曾經懷揣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但畢業后,他卻進入酒店行業,一干就是20多年。
2010年,蔣翔籌備了兩年多的“海的故事”在博鰲的一處海灘上正式面世。
從用竹子筑的墻壁,到吊在大廳頂上的漁燈,再到全部用船木制造而成的桌椅,蔣翔將自己兒時對大海的回憶和對海的感情都投注進了對房子的裝修當中。
蔣翔用情感打造出來的“海的故事”打動了來來往往的客人。只要來到這里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對它一見鐘情。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海的故事”接待了多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大量貴賓,已經逐漸成為了博鰲亞洲論壇接待的配套設施,很多游客也慕名而來。
憑借“海的故事”,蔣翔開辟了一條成功的商業之路。
(編輯:王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