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1/21/f476fb52c49f9d00175558b281b99b0d.jpg)
?
法國神父薩維納(前排左一)在定安嶺門的留影 辛世彪 提供
??? 侗臺語族一員
至于臨高話屬于哪類語種?
1957年,中國科學院少數(shù)民族語言調查分隊赴臨高縣調查,撰寫了調查報告《海南村話和臨高話調查簡報》,報告中認為臨高語“屬于漢藏語系侗臺語族壯傣語支的一種語言”。
研究學者梁敏認為,“臨高話”具有包括天象、地理、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在內(nèi)的一套完整的詞匯體系。這套詞匯體系與漢語有著明顯、本質上的區(qū)別,而跟侗臺語族諸語言基本相同。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薄文澤介紹,侗臺語族語言分布東起海南島,西至印度的阿薩姆邦,北達我國貴州中西部,南抵老撾、泰國南境。有泰語、壯語、侗語、水語、黎語等數(shù)十種語言,“被人津津樂道的‘臨高話倒裝現(xiàn)象’,其實在臺語其他語種都有。”
至于臨高話位于侗臺語族的“家譜”中哪個位置,至今學術界沒有定論,只是大抵接受臨高語屬于侗臺語族臺語支的觀點。梁敏等人認為臺語支和侗水語支分離之后,臨高話跟臺語支其他語言分離,而其他臺語支語言后來再分為泰語、壯南、壯北三個分支。
雖然侗臺語族譜系有待完善,但是研究臨高語的作用不可置疑。薄文澤說,經(jīng)過歷史演變,臨高話在語法、語音、詞匯上跟其他侗臺語有相同也有差異,臨高語的詞匯面貌為學術界深入認識侗臺語的詞匯史提供了線索,可以推進侗臺語演化歷史的研究。
吸納漢語方言
臨高語的詞匯,除大量與侗臺語族語言同源的詞外,還有數(shù)量相當多的漢語詞。專家研究認為,臨高語中的漢語詞來源比較廣,其中最重要的是直接來源于遷居或曾經(jīng)寓居臨高的漢人。
劉劍三說,值得注意的是直接來自漢人的兩種情況,一是來自歷代的漢語方言,如把弄臟叫“涴”,推叫“搡”,一把傘的“把”叫“柄”等,但這些方言詞,海南話和儋州話都不如此稱,多數(shù)應該是直接源于移民臨高的漢人。另一是來自福建的漢人,如把風箏叫“鷂”,把瓶子叫“kan4”等,周圍方言無此說法,卻與福建的閩南方言相同,應該是從遷居臨高的閩人吸收過來的。
臨高地處操儋州話者、客家話者與海南閩話者之間,在交際過程中,自然也融入部分詞匯。更為有趣的是,由于來源不同,有許多字在臨高話中有不同的讀音。如,“頭”有“hou55”和“hau21”兩個讀音,前者來自儋州話,后者來自海南閩話;“家”的讀音有“ke33”和“ka55”兩種,前者來自海南閩話,后者來自客家話。(劉劍三《臨高語漢借詞的一字多音現(xiàn)象》)
各地口音有異
臨高語內(nèi)部依語音之間的差異,可以分為臨高、瓊山(今海口)、澄邁三種土語。臨高土語即臨高人自稱的“臨高話”,通行于臨高縣全境和儋州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瓊山土語包括海口幾個鄉(xiāng)鎮(zhèn)。澄邁土語只有澄邁沿海幾個鄉(xiāng)鎮(zhèn)。
臨高語臨高土語在不同區(qū)域也有不同的口音特色和詞義差異。“海邊柔和,內(nèi)陸鏗鏘。‘勒得’(音le dei)在皇桐是‘鑰匙’,在臨城變成‘小水牛’……”
臨高新盈鎮(zhèn)人講的臨高語口音語氣較柔和,喜歡在每句話的后面加個尾音“捏——”,如,新盈人會說,“浩邀臨高香果捏——”(我在臨高唱歌)。而臨高調樓鎮(zhèn)人則喜歡在每句話的后面加個尾音“昵——”
更為奇特的是,在臨高新盈鎮(zhèn),孩子一般按照父親的排行來稱謂,如父親排行老大,孩子就叫父親叫“偌”,如父親排行第二,孩子就叫父親叫“餒”,如果父親排行第三,孩子叫父親就叫“膽”。
劉劍三認為,詞匯上新盈與其他地區(qū)有些差別,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新盈與其他地區(qū)居民來源不同,新盈居民多為漁民,絕大多數(shù)是從珠江口遷居過來的,其他則不是。
?
?
?
?
相關鏈接:
海南小孩不會說海南話引反思:該不該學?海南話歌曲《海南粉》MV出爐 愛吃還要會唱網(wǎng)友建議東環(huán)鐵增海南話報站 廣鐵:時機未成熟“海南話學校”受熱捧 網(wǎng)上開設方言論壇古漢語活化石或面臨被“埋沒” 希望用網(wǎng)絡傳承海南話海南話拼音方案全攻略 你看準不準?文昌老教師到新加坡教海南話 擔憂傳承受沖擊?
(編輯:王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