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wǎng)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海口人的闖海地圖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蒙樂生 張茂 郭萃 張期望 時間:2021-01-18 09:09:23 星期一

    海南島歷史上的木帆船。 海南日報記者 郭萃 翻拍

    瓊州為“蕃舶”所聚之地

    白沙津,也叫白沙渡、白沙口,乃白沙河(即今南渡江)入海口處古渡口,后人稱之為白沙門。

    這處古津渡位于新埠橋東南側的“三江分流”處的白沙河渡口,即現(xiàn)在美蘭區(qū)白沙街道的白沙坊、板橋村一帶,當年曾是瓊州郡治出口、海南門戶。

    宋《輿地紀勝·瓊州風俗形勝》記載:“瓊州白沙津,‘蕃舶’所聚之地。其港海岸屈曲,不通大舟,而大舟泊海岸,又多波濤之虞。瓊帥王光祖欲直開一港以便商旅,已開而復合,人亦難之。忽颶風作,自沖一港,尤徑于新開者,審物所助如此,遂名神應港。”

    著者王象之特別注明,“時淳熙戊申也”。查考史志,“淳熙戊申”是南宋孝宗十五年(1188年),距今已833年。從這可以看出,遠在宋朝,白沙門已是海南最大港口。宋末元初,“遷(白沙)津建(海口)浦”,由此,海口港逐漸代替白沙津商業(yè)貿(mào)易地位。

    但是,白沙津扼南渡江出海口,為海南之門戶,郡治之咽喉,故歷來為水軍要塞。宣統(tǒng)《瓊山縣志》:“宋慶歷 (1041年-1048年) 中,招收廣南水軍,予以旗鼓訓練,備戰(zhàn)守之役……元初,收宋末祥興(1278年-1279年)敗兵,在白沙置水軍鎮(zhèn)(守),設官管領防海。”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東南沿海倭寇猖獗,海盜侵擾不斷,瓊州白沙口尤甚。為加強防衛(wèi),衛(wèi)所增設“白沙寨艚船二十二只,長號槳船十五只,正兵二哨駐泊白沙港……隆慶元年(1567年),駐軍白沙水寨,兵船六十只,官兵一千八百二十二名,把總一員。”

    除設置水軍營寨,增派官兵駐防之外,還在白沙口增設造船廠,督造大小戰(zhàn)船,巡視瓊州海面,護衛(wèi)沿海鄉(xiāng)鎮(zhèn)。直至清初,仍設置“白沙汛,配備哨快船十四只,戰(zhàn)守兵四百五十六名。”由此可見,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白沙門對海南軍事與經(jīng)濟的非凡地位。

    歲月洗滌,潮汐沖刷,使“潔白沙灘”本義外延。雖然,地理意義上的白沙津早已消失了,但白沙港、白沙街等文化符號卻保留著深遠的歷史意義。今日的白沙門指的雖然是狹義的海甸島北端的濱海地帶,但歷史學、文化學早已賦予她廣義的文化價值。這么多的水寨艚船,來來往往的官兵,自然懂得航海行船的方位和潮汐變化的規(guī)律。

    (編輯:陳德文)

    網(wǎng)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