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除了密集的雙邊會見,習近平參加的6場重大活動,堪稱抗戰70周年“勝利日”里,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一個言出必行的大國給歷史、給未來的鄭重承諾。【詳情】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九·一八”史實圖片展海口開展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9月18日,《銘記歷史·開創未來》史實圖片展在海口瓊山區府城三角公園舉辦。【詳情】
習近平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2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向30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頒發紀念章并發表重要講話。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出席。【詳情】
17國派方隊代表隊參加閱兵 外軍分列式規模近千人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5日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第六場專題新聞發布會,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出席并介紹情況。【詳情】
1940年10月,侵瓊日軍為了掠奪石碌鐵礦以及海南西部豐富的自然資源,開始興建八所港。建港勞工主要來自淪陷區的上海、廣州、香港和海南各市縣。這些勞工遭遇日軍的殘酷迫害,絕大多數累死、病死、餓死、凍死、殺死,死后被日軍埋在八所港旁的荒灘上,人稱“萬人坑”。
日本對海南島的侵占,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日軍首先是希望通過占領海南島,從切斷中國抗戰的海上運輸線入手,達到其扼殺中國抗戰的目的;其次日軍也企圖通過掠奪海南島的熱帶及礦產資源,達到其“以戰養戰”的目的;同時,日軍也力求通過其對海南島的經營,使其成為日軍進一步“南進”的戰略基地。基于上述的這些原因,日軍對海南島的侵占策劃時間很長,侵入海南島后,對其控制、“經營”也就煞費苦心,正因為如此,日軍對海南島的侵占,對當時的中國的抗戰,乃至后來的國際形勢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939年2月10日,日軍攻占海口、府城的那個清晨,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一中隊正如往常在原瓊山縣云龍墟附近操練。突然,飛機的轟鳴從海口方向隱隱傳來,槍彈聲也愈演愈烈、漸行漸近。時任一中隊隊附的革命先輩符榮鼎已經故去,但他的兒子符小平仍然記得父親曾經多次對他描述當時的情景:獨立隊隊長馮白駒帶著幾個警衛兵從大隊部疾步走了過來,亮開嗓門大聲作出戰斗指令,“海口如果被占,敵人必然經由潭口渡江東進。一中隊要盡快趕到那里,協同友軍堅決阻擊敵人,阻滯日軍前進,掩護人民群眾安全撤退!”馮白駒所說的潭口渡口位于南渡江下游,是海口去往文昌、瓊海等重要城鎮的“咽喉”地帶,也是日軍侵犯海南東部地區的必經之地。
70多年前那個凌晨,從秀英炮臺發出的幾聲炮響,驚醒了睡夢中的海口人。他們茫然起身望向陰沉的海面,只見船影重重插著日軍戰旗自北而來。他們驟然想起,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對中國守軍開槍射擊,隨后炮轟宛平城,引發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這場事變,宣告著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成為了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暮春四月,暖陽斜照,在海口市云龍鎮的改編舊址內,兩個雙手緊握的銅像周身披滿了陽光。這是1938年12月5日,瓊崖國共兩黨在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暨抗日誓師大會上的一次握手。這次握手,來之不易,瓊崖“四二二”事變后,國共兩黨11年兵戎相見,又經過談判桌上1年多的較量后,終于宣布“槍口一致對外”;這次握手,力若千鈞,在日軍入侵海南危急之際,300萬瓊崖同胞不愿淪為亡國奴,瓊崖國共兩黨暫時捐棄前嫌,共赴國難。瓊崖迎來了團結抗戰的嶄新局面。烽煙逝,戰鼓息。77年后,改編后的獨立隊戰士們,或已血灑沙場,或已安然辭世,但歲月的流逝并未帶走我們對他們的敬仰和懷念,他們的豐功偉績、崇高精神,依然如巍巍高山,屹立在海南人民的心中。
1939年2月10日日軍入侵瓊崖。占領海口、府城后,旋即向東推進。當時,國民黨軍主力已撤到定安縣腹地,而參加云龍改編后的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正駐扎在離渡口東南10公里的云龍圩。為打擊日軍長驅直入的囂張氣焰,掩護人民群眾轉移,獨立隊隊長馮白駒命令第一中隊長黃大猷,中隊附符榮鼎,率領80多人趕赴潭口渡口東岸阻擊。日軍在向潭口推進時,以飛機配合輪番狂轟濫炸,第一中隊全體官兵沉著應戰,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戰斗一直持續到黃昏,全體指戰員才奉馮白駒之命撤出陣地。整個戰斗,僅有第二小隊四班班長李文啟在敵機轟炸中壯烈犧牲。
75年前,在澄邁、臨高、瓊山(六區)交界的山區里隱藏著一個“紅色世界”,革命力量在此聚集,點燃了星星之火,在革命轉入低潮的形勢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開創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新局面,為解放海南島照亮了勝利前進的航程。在那片山林里,曾有一群崇尚自由民主的革命者,劈山開荒,建立學校、醫院、報社……在那片荒蠻的森林里保存了瓊崖火種,并通過一個個農民、工人、革命者心載手捧,一一傳遞,直至火種星星燎原,照亮黎明前的黑暗,照亮海南島。歲月滄桑,青嶺蔥郁。75年后,當重新回到那片青山林莽,昔日的革命遺址已被歲月隱埋,唯有那山腳下的紅色紀念碑巍然聳立,默默訴說著當年的崢嶸歲月。風吹叢林嘩嘩作響,仿佛英魂那鏗鏘有力的誓言……